清华博士4年狂发论文107篇,10天一篇当周记写,网友论文印刷机
比来,清华年夜学博三在读的武同窗引起了年夜家的存眷,把他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是知乎上一则「若何对待清华年夜学博士生在读时代颁发100 多篇论文。」的提问。
图片起源:知乎

博士在读时代颁发 100 多篇论文是什么观点。
向下滑动,查看论文(点击可查看年夜图)
图片起源:google scholar
是一样平常人一辈子也发不了这么多的观点。
据统计,清华电子工程系的武同窗第一次发论文是在 2017 年,从 2018 年开端开启论文井喷模式,均匀每年颁发论文 18 篇,截至本年 7 月,博三的武同窗已经颁发了108 篇论文。此中一作文章 67 篇,谷歌学术引用达2100 余次。
图片起源:知乎
本年方才过半,武同窗已经公开了 26 篇论文,还包括 3 篇 Nature 子刊,此中一作达 19 篇。
这意味着,武同窗差不多 10 天就写一篇论文。仅仅本年上半年的论文结果拿出来就已经够四个博士卒业了,有网友表现本身卒业论文里引用的参考文献数目都没有武同窗颁发的多。
见过高产的,没见过这么高产。当论文难产的科研狗,看到把论文当周记发的武同窗后,谁不惊呼一声paper machine,
图片起源:知乎
不外,也有一些自称与武同窗有过交集的网友回应,别酸了。他真的很尽力:
图片起源:知乎|类似的论文题目
不外也有网友深扒武同窗的论文后发现:只管引用数高达 2000 多,然则自引率很高,高引的几篇论文,一半是自引。
另外,高引的几篇论文比拟类似,有注水的嫌疑:
图片起源:知乎|类似的论文题目
也有网友提出魂魄疑问:
图片起源:知乎
以量取胜,背后一地鸡毛
滥发论文 + 自引,以此来刷指标,在学术圈并不罕有。
2022 岁首年月,西班牙计算机科学家科查多(Juan Manuel Corchado)就是以受到存眷。
科查多有多疯狂呢。
2021 年他颁发了 25 篇论文,这还不算多。2009 年,科查多颁发了 603 篇论文,均匀 1 天就发 1.6 篇。被引量到达3.9 万次。
不外在引起舆论存眷后,科查多就被扒出超高的引用数背后高达 22% 的自引率,而那些疯狂注水的论文也受到 Retraction Watch 的存眷。
同样的事,在海内也家常便饭。
2019 年,四川年夜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荣誉博士邓同窗,三年以一作或共一身份颁发 SCI 论文 46 篇,总影响因子达 120 分。
随后也被网友扒出,邓博士的论文 Comments 9 篇,Meta 阐发 10 篇,Original research 16 篇,别的为 letter。多为一些没有立异和有代价的论文,无非因此数目取胜。
除此之外还有:
这些亮眼的论文成就背后,每每都是一地鸡毛。
陷溺水论文和自引的科查多,是为了应付西班牙近乎单一的学术评价指标—— H 指数;而这些乃至还没真正走入科研圈的武同窗,邓同窗们,同样是在卒业前,就已经学会环抱规矩狠刷 KPI ,为本身攒好了那张金光闪闪的入场券。
图片起源:知乎
但讥讽的是,在现有的学术评价系统之下,只要他们的论文不是弄虚造假而来,就乃至还能称得是上「胜利者」。
科查多的一位同业加西亚 (Nicholas Robinson Garcia) ,曾撰文批判把持引文是何等易如反掌,成果收到其他研讨职员私信扣问,「怎么做能力把持引文」。
不足为奇,在武同窗的变乱里,同样可以看到「羡慕,求教」的情绪。
图片起源:知乎
实际有时便是这么魔幻。
我们真的必要这么多论文吗。
中科院地物所秦四清传授曾在他的科学网博客上写到,本身评阅了上百部博士学位论文,也加入了上百次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最深入的感触感染便是:在攻读博士时代,颁发了多篇 SCI 论文的博士生,在科研根本功、立异才能等方面,通常不如仅满意「论文达标」要求的博士生。
究其缘故原由,则再简单不外:
任何一个博士生,用于撰写学术论文的光阴多了,则用于科研攻关进程的光阴就少了。可想而知,诸多如许的学术论文不是「鸡肋」才怪。
有名的「科研斗士」饶毅传授,也曾针对这类征象颁发过相似的见地:
今朝中国高等黉舍和研讨机构有一个紧张问题没有获得看重:中国存在年夜量粗制滥造研讨生的问题,许多博士不及格,颁发没故意义的文章。
本应投身科研攻关的学子为了「水」这些论文消费了年夜量的光阴和精神,而这些论文自己也并不具备太年夜意义和代价。
整个进程下来,既挥霍了学生的才智和光阴,又消费了年夜量的国度经费,两败俱伤之间,独一的「赢家」剩一个冷冰冰的数字指标。
而这些论文带来了什么呢。
客岁岁尾,宣布在 PNAS 上的一篇论文,经由过程研讨 241 个学科 9000 万篇论文的 18 亿次引用数据得出结论:年夜范围的论文颁发不会导致某个范畴的中心思惟更替,而是会导致经典思惟范式的僵化。
图片起源:PNAS
这项研讨指出,近年来全天下研讨者颁发结果的迅猛势头有增无减,但真正具有创始性的科学进展却百里挑一;论文颁发得越多,科学的成长就越发迟滞。
学术界比谁都要清晰这一令人不安的近况。可残暴的实际便是,并不存在什么敏捷的破局之法。
即便在当代学术评价系统之中,对「数目」这一指标的着重已经膨胀成了一种病态的依附;
可是倘使贸然从这一指标下手,削减论文、出书物的数目,封闭期刊,封闭研讨机构,是不实际的——这反而会导致研讨者们被迫采取「守旧战略」,不再敢去测验考试新鲜但紧张的概念和偏向,恪守在低风险、属于现有研讨范式的研讨之中。
只管学术界已经在想方法朝着这一偏向尽力了。
但显然,间隔真正解脱「唯论文论」,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武同窗不尽力吗。谜底是否认的。半年 26 篇论文光是打字也要打吐了,更况且这些论文都按规矩顺遂颁发。同被困在这个由论文主导的评价系统之中, 他只不外是为本身选择了一条更轻松的路而已。
真正的科研与「短平快」是南辕北辙的。这一点,实在武同窗本身也明确。他曾在采访中,说本身的抱负不在于学术论文数量,而是愿望能做出有影响力的事情。
图片起源:"号 E研E行
愿望将来的路,武同窗还能想起本身的这句话,带着一颗匠心在本身的范畴精雕细琢,能力走的更久更远一些。
参考文献:
1. 秦四清:「破‘SCI至上’新政有助于有志博士生做出卓著结果」,科学网博客,2020.3.
2. 饶毅:大夫可以不做研讨,研讨生是否也应该分流:不拿博士,以硕士停止。,饶议科学"号,2021.12
3. 冯粒、袁勃:整治情势主义始终在路上,科技日报,2019.
4. Yiling Lin, James A. Evans, Lingfei Wu, New directions in science emerge from disconnection and discord,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16, 1, (101234), (2022).
5.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2/03/25/how-critics-say-a-computer-scientist-in-spain-artificially-boosted-his-google-scholar-metrics/#more-124555
谋划:Lnysay
题图: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