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的碾压下,传统媒体纷纷“开花”了
用“二手玫瑰”的那句经典唱词“我要着花,我要发芽”来形容当下的部门传统媒体是再适宜不外了。
放眼当今,各类各样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赓续生长,官网、机构平台、小我自媒体、收集直播、全网独播等情势争相表态,让人目不暇接。这股近十年来才呈现的新媒体洪流给一些传统媒体带来相称年夜的冲击,最显著的便是马路边公交车站旁的书报摊儿消散了,阛阓里电视机柜台前门可罗雀了。
于是乎,传统媒体在一阵惊惶之后也开端了从情势到内容的连续立异,就连以前比拟牛的“无冕之王”们也开端走入寻常庶民家了。我有听收音机的习气,本日咱们就以广播电台为例,看看他们都被“碾压”成什么样儿了。

以前的电台主持人固然不出镜,但也都是态度严肃,一板一眼地念稿子。如今分歧了,不只是直播,并且没有完备稿子(消息时政类节目除外),顶多也便是列个年夜纲。年夜部门寄托主持人的临场施展,主打的便是与听众互动,如许能力进步收听率嘛。这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就相称高了,既要常识丰硕、又要反响机动、还要风趣幽默、还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哇塞,确切是太难了。
我们当地交通台的一档“快活早岑岭”节目就很受迎接,两个主持人功力深挚,他们在节目中与听众热络互动,时时插科打诨,颇有相声或者脱口秀的风仪。不光如斯,在告白时段还现场担任带货主播。更故意思的是,为了吸引更多听众,节目组竟然也开起了直播,还让不让电视台的同业们用饭啦。
轻微有点不测的是,这个电台为了“补助家用”还经营起了海内游的营业,轮流支配一些人气比拟高的主持人担任带团导游,这是不是就有点儿赶鸭子上架了吧。原来的抱负是当一名专业的节目主持人,没想到如今被“挤兑”成身兼数职、三头六臂了。长此以往的话,节目质量还能有保证吗。万一收听率降落的话,这不成了“捡了芝麻丢西瓜”吗。
当然了,有竞争是功德儿,搞立异也是功德儿,只是偏向是不是也要轻微把握一会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