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资讯正文

重庆市合川区地名的语言学分析

2024-09-21 次浏览

江西地名研讨

存眷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择要:地名研讨具有紧张的语言学代价。运用语言学理论和办法考察重庆市合川区地名,分离从语音、词汇和修辞三个方面阐发合川区地名的语言学特色。语音方面,双音节地名和平仄相间的腔调类型占绝对上风;词汇方面,构词以合成词为主,通名用字多散布在天然地舆类,专名有姓氏和方位两年夜类;修辞方面,合川地名所用修辞方式主要有效典、谐音和借代。

重庆市合川区地名的语言学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症结词:重庆市合川区;地名;语言学

地名不是纯洁的地舆征象,而是典型的社会征象和文化征象。李如龙(1998)曾经对地名下界说:“地名是必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区所商定的专著名称。各类种别、各类条理的地名形成必定的体系。这些体系与地区的天然情况有关,反映了实际和汗青的社会生涯的特色。地名有定名时的初始意义,也有定名后跟着地区的闻名而得到的特性意义,但地名最紧张的根本寄义照样在于指明必定地区的方位、规模和所属的地舆种别。”

从语言的角度看,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地位天然某人文地舆实体的专著名称,是具有标记意义的语言符号。作为语言符号,其“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也是颠末人类社会商定俗成的。但分歧于一样平常语言符号,地名的“所指”每每包含两方面:一是字面意义,即人们商定俗成用来指称某一个特定地舆地位或区域的名称;二是定名意义,即人们为某地定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定名的因由或理据。

重庆市合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域,重庆西北部,是重庆六年夜卫星城市,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重庆合川区下辖7个街道做事处、23个镇。本文以《合川统计年鉴》(2021)记载的合川区2021年“村落、社区散布环境”收录的地名为研讨工具,对合川区地名进行语言学方面的研讨,发掘地名体现的语言特色。

一、合川地名的语音特色

语音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必定意义的声音,是人们在外交进程中最直观感触感染到的语言的部门,承载着语言的外交功效。经由过程对地名语音的阐发,可以对本地的人文风貌有必定的相识。

(一)音节布局情势

音节是发音时天然觉得的最小的语音单元。依据当代汉语对音节数目的划分,合川区共计地名449个,可分为以下几类(暂不讨论“社区、村落、镇、街道”等行政通名)。

双音节:新华、龙苑、燕窝等。这类地名共有402例,约占89.5%。

三音节:合阳城、垂纶城、老草街等。这类地名共有46例,约占10.2%。

四音节:女儿碑街。这类地名仅有1例,约占0.3%。

经由过程对合川区的地名统计,可以发现,在音节布局情势方面,合川区地名展示出双音节地名占绝对上风的特性,三音节地名也有必定数目,四音节仅有一例,未呈现单音节和五音节及以上的地名。另外,双音节地名在合川区各个街道和州里都占较年夜比重。三音节地名在合阳城街道、垂纶城街道、南津街街道占较年夜比重。

古汉语单音词数目多,地名中也有体现。谭其骧《中国汗青舆图集》(1982)中收录了西周时期的地名,此中单音节地名有194例,与双音节和三音节地名相比,占绝对上风。秦汉以后,双音节和多音节地名逐渐增多。

当代汉语语音的一年夜特色是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上风。古汉语成长到当代汉语,逐渐趋势双音节化。可见,合川区现有地名以“双音节专名+通名”为主,整体相符当代汉语的成长趋向,也相符汉语地名音节布局的根本特色,便于人们影象和使用,具有茂盛的性命力。

(二)音节节拍类型

地名都是多音节词语,精确划分地名读音的节拍也长短常紧张的。由上文可知,合川区地名以双音节和三音节为主,一是相符当代汉语的语音成长的趋向;二是词语音节过长也晦气于浏览和日常交流。合川区现有地名年夜多可以划分为两个接洽慎密的语义单元,读起来没有艰苦,影象也加倍容易。合川多音节地名的节拍可以分为以下两年夜类。

1.三音节地名

2+1型:如合阳/城、将军 /路、交通/街、洛阳/溪等。这类型的地名占三音节地名总数的89%。

1+2型:如上/什字、老/草街、年夜/河坝等。

这类型的地名占三音节地名总数的 11%。

2.四音节地名

3+1型:女儿碑/街。

(三)音节平仄搭配

腔调是当代汉语语音的紧张构成部门。平仄是古汉语腔调分类名称。“平”是古代四声“平上去入”中的平声,当代汉语通俗话的“阴平、阳平”都属于平声。“仄”是古代四声“平上去入”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当代汉语通俗话的“上声”和“去声”都属于仄声。平声的主要特色是发声温和,感情相对平缓,仄声则铿锵有力,错落有致,凹凸感强烈。在词语中平仄瓜代呈现,会使腔调有升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地名也不破例,有高下升沉的腔调变化、有韵律美的地名更容易被人影象,也更容易口口相传下来。

合川地名词不管是双音节照样三音节,年夜多都有着平仄相谐的特色。详细腔调搭配环境如下:

1.双音节地名

(1)平声+仄声:双凤、高马、宗圣等共98例。

(2)仄声+平声:草街、燕窝、二佛等共102 例。

(3)平声+平声:沙坪、竹山、方碑等共158 例。

(4)仄声+仄声:土场、小沔、啸马等共44例。

2. 三音节地名

(1)平声+平声+平声:合阳城、南津街等共12例。

(2)平声+平声+仄声:公园路等共4 例。

(3)平声+仄声+平声:花果山、白鹿山等共5例。

(4)平声+仄声+仄声:杨柳坝、石鼓坝等共5例。

(5)仄声+平声+平声:垂纶城、鼓楼街等共8例。

(6)仄声+平声+仄声:水波洞、九峰庙等共9例。

(7)仄声+仄声+平声:老草街、塔耳门等共2例。

(8)仄声+仄声+仄声:较场坝等共1 例。

3. 四音节地名

仄声+平声+平声+平声:女儿碑街。经由过程查询拜访统计可以发现,合川区地名腔调全平声搭配的共计170例,占37.9%,全仄声搭配的共计45例,占10%,平仄相间(即有平有仄)搭配的共计234例,占52.1%。可见,合川地名腔调以平仄相间为主,其次是全平声。这与当代汉语通俗话的语音特色也是符合合的。

二、合川地名的词汇特色

(一)构词方式

地名作为词汇的紧张构成部门,其构词方式与通俗话词汇的构词方式根本同等。可以从单纯词和合成词的角度来阐发合川地名。

1.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合川区地名中没有单音节词,双音节单纯词地名也较少,如“娑罗”属于叠韵词。

2.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合川区地名中有许多合成词。例如:

(1)并列式(结合式):龙凤、枣梨、吉福等。

(2)偏正式:古楼、双凤、石龙、横梁等。

(3)安排式(动宾式):骑龙、照镜、困牛等。另外,合川区地名中还有必定数目的附加式合成词,主要是后加式合成词,如燕子、风筝、柿子等。

(二)合川地名通名特色

李如龙(1998)以为当代尺度地名通常包含“专名”和“通名”两年夜类,根本原则是“专名定位、通名定类”。简单来说,地名通名是泛指,可以用来指一类地名。通名又可以分为天然地舆通名和人文地舆通名。天然地舆通名反映了本地的地貌和水文特性,人文地舆通名则体现了本地的建筑、汗青、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性。

合川区天然地舆通名共有36个,最多的分离是龙(18例)、山(14 例)、坝(13例)。别的有7例的有河、湾;5例的有石、滩、岩;4例的有塘、口、坪;3例的有溪、沱、垭、水、阳、角;2例的有沟、江、泉、岭、梁、土;1例的有云、嘴、凼、源、峰、洞、湖、池、川、潭、坡、盘、礅。

合川区人文地舆通名共 28 个,最多的分离是家(11 例)、路(9 例)、街(8 例)、庙(8 例)。别的有 7例的有桥、门、林;6例的有园;5例的有井、碑;4 例的有寺;3 例的有堂、台、堰、场、楼;2 例的有市、坊、渡、寨、堡;1 例的有庄、铺、塔、田、观、佛、殿。

(三)合川地名专名特色

依据“专名定位”的根本原则,专名一样平常是本地的主要标记的体现,是本地人平易近在社会生涯中商定俗成的语言要素。相较于通名,专名具有更强的开放性、机动性、主观性和人文性。合川区地名的专名主要有两年夜类,一类是姓氏类专名,一类是方位类专名。

姓氏类专名在地名中保留已久,自古以来,因姓氏聚居而成的行政区域也异常多,是以地名中呈现姓氏类专名的征象也相称广泛。合川区姓氏类专名有肖、赵、聂、铁、蔡、柳、苏、雷、李、任、郭、唐、许、元、喻、米、张、苟等,此中肖和任两个姓氏分离有2个地名,其他姓氏均只有一个地名。例如:肖家镇、肖家社区、任沟村落、任家村落、许家村落。

方位类专名主要由常见的方位词组成,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上、下,还有相关复合衍生词,如东南、西北等。合川区地名中的方位类专名有6个,一样平常是放在前面,详细如下:

南:南津街街道、南园社区。

北:北门社区、江北村落。

东:东津沱社区、东角村落。

上:上什字社区、上游村落。

中:中湾村落、中心村落。

中南:中南社区。

此外,在合川区地名中,还有两种环境较常见。一类是地名前有“年夜、小”等形容词,详细如下:

年夜:年夜石、年夜槲、年夜河坝14例。

中:中湾、中心、中南等 3 例。

小:小沔、小河、小桥路、小泥等4 例。

一类是地名前面有“双”或数字“一、二、三”等字眼,如:二佛、三庙、五尊、六角、七星、八字、九石、双槐、百丈。

三、合川地名的修辞特性

(一)用典

用典,便是引用汗青典故,以此蕴藉丰硕地表达内容和思惟。合川区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境内有浩繁汗青文化事迹,这也在合川区地名中有所体现。地名中运用典故,可以反映本地的汗青文化,凸显地名特点,同时还可以加强本地人平易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合川区地名顶用典的地名例如:

垂纶城:南宋末年,蒙古攻宋。为了抗击蒙古部队,在这一时期修筑了很多山城寨堡,垂纶城便是此中最有名的。

官渡:南宋时,官渡镇一带建官家要道的水陆船埠,曾有官员出钱置办渡船,由此得名官渡。尚有记录称,驻地官渡场,东临渠江渡口,清代以情由"大众集资设渡,免费渡河,习称官渡。

(二)谐音

谐音,便是应用音同或音近的语音特性来指称工具。地名中也有谐音征象,经由过程地名中的谐音,我们可以更好地相识地名的汗青文化渊源。合川区地名中运用谐音伎俩的例如:

铜溪镇:原名铜期镇,后改铜溪乡、铜溪镇。以场临涪江右岸,邻近有童家、杨寿两溪汇流入涪江,遂名同溪,谐音“铜溪”,一称人们憧憬处所繁华富饶,习称铜溪。

(三)借代

借代,不直说或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亲密相关的名称去取代。运用借代的修辞办法,可以凸起事物的形象特性。合川区地名中有个体使用了借代的修辞,凸显了本地定名时的特点建筑,或反映本地的人物、事物、风物等。例如:

方碑:1981年,当地有一块方形石碑,是以由龙溪改为方碑。

年夜石:因场边旧年夜道中有一长丈余、宽四尺的年夜石板,宛若石桥,故名。

四、合川地名的定名理据

(一)天然地舆特性

合川地名的类型散布与其地舆状态年夜致照样同等的。合川境内阵势平展,是以,以龙、山、坝、河、湾、石、滩等天然地舆通名为主。

(二)人文地舆特性

人文地舆特性的阐发主要包含汗青、平易近族、社会、宗教等人文情况、人文征象和文化景观。合川地名有的反映汗青变乱。

五、结语

地名是人类汗青的见证者,也是汗青变迁的产品。对地名进行研讨阐发,除发掘背后的文化内在外,语言学层面的探究也必弗成少。本文主要是对重庆市合川区地名进行语言学角度的考察,经由过程相关语料的整顿和阐发,分离从语音、词汇和修辞三个方面临合川地名进行阐发,一来丰硕本地语言文化研讨的材料,二来推动地名事情的深刻。

作者:王帅杰,何怡嘉

起源:《汉字文化》2023年第349期

选稿:耿 曈

编纂:欧阳莉艳

校对:宋柄燃

审订:贺雨婷

责编:黎淑琪

(因为版面内容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微信扫码参加

中国地名研讨交流群

QQ扫码参加

江西地名研讨交流群

迎接来稿。迎接交流。

转载请注明起源:“江西地名研讨”微信"号

地名合川音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文艺创作与传播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应“经营”好“五商”
相关内容